首页 > 滚动 >

讯息: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第七作业区:直面漏点挑战的“堵漏先锋”

2025-10-21 11:17:33 中国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第七作业区注采705班的值班室墙上挂着一块特殊的“漏点追踪板”,密密麻麻的标记记录着他们与管线漏点“交锋”的日常。作为原油生产的“前线关卡”,这个班组所辖区域因管线老化、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,漏点频发成为生产维护的头号难题。但这群平均年龄不到47岁的石油人,正用韧劲与智慧,在高频次的堵漏“战役”中淬炼出独有的攻坚能力。

漏点如“暗礁”,生产路上的“拦路虎”

705班负责的区块多为老油田,部分管线已运行近20年,如同“高龄老人”般暗藏隐患。今年年初至今,班组已累计处理漏点20多处,平均每周就要应对2 - 3次紧急堵漏任务。“有时刚从一个漏点现场回来,调度电话又响了。”班长王建军指着追踪板上连续三天的红色标记苦笑,“上周3号计量间的管线刚补漏完,隔壁区域的穿孔又‘冒’出来了。”漏点不仅影响原油输送效率,更可能引发环保风险,每一次漏点的出现,都像悬在班组头顶的“警报器”,考验着应急响应的速度与精度。

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破局”:堵漏中的技术突围

高频次的漏点处理,让705班逐渐摸索出一套“快、准、稳”的作战法则。他们建立了“漏点档案库”,将每处漏点的位置、成因、处理方案详细记录,形成可复用的“堵漏手册”;针对夏季管线压力高老化严重的难题,班组创新采用,在易漏点安装压力传感器,实时预警异常波动。上个月,技术员陈丽正是通过档案库对比,快速判断出1号集油环的漏点属于“腐蚀型穿孔”,参照历史方案优化后,将堵漏时间缩短了40%。

平凡岗位的“坚守温度”:漏点之外的责任刻度

早上8点的井场,零上几度的寒风中,班员们跪在冰凉的地面上焊接补漏,汗水在安全帽檐结出冰柱;暴雨天里,他们蹚着没过脚踝的泥水排查管线,橡胶靴里灌满了泥浆。“苦是真苦,但看到管线重新平稳运行,心里就踏实了。”老工人栾学超揉着腰上的旧伤说。对705班而言,高频次的堵漏早已不是机械性的任务,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责任——每一次蹲下身拧紧的螺栓、每一道仔细打磨的焊口,都是他们对“石油精神”最朴实的诠释。

如今,705班的“漏点追踪板”仍在更新,但细心的人会发现,标记旁多了几行小字:“1号区域建议季度测厚”“5号管线计划明年更换”。从“堵漏”到“防漏”,这群石油人正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思考,在老油田的生产线上,书写着属于他们的“破局”故事。(许天瑶、李硕)

关键词 消费导报网 24小时资讯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