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观察 >

国内顶级篮球赛事落户宋庄,为文体商旅融合再添新实践

2025-10-20 09:24:10 北京日报

昨天(19日),2025赛季中国男子三人篮球超级联赛(简称“超三联赛”)总决赛在北京通州宋庄落下战幕,来自大江南北的12支队伍在“艺术家梦工厂”激烈角逐。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,更是宋庄艺术区一次主动的“破圈”实践。

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三人篮球赛事,“超三联赛”为何选择落户艺术氛围浓厚的宋庄?而拥有七千多位艺术创作者的宋庄,又能从这场充满对抗与激情的体育赛事中获得什么?

上周末,记者走进宋庄,在篮球比赛的呐喊声与艺术市集的静谧之间寻找答案。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快速发展,这座艺术创意小镇正主动跳出“舒适圈”,通过文体商旅深度融合,实现从“艺术圈”向更广阔“生活圈”的破圈发展。


【资料图】

艺术展览吸引不少游客。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

“超三联赛”球员正在对抗。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

宋庄春风在书店内,猫咪很悠闲。 受访者供图

宋庄美育空间吸引不少家庭。 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

顶级篮球赛开进艺术市集

宋庄艺术大道东侧,与一众大型户外雕塑对望的是宋庄艺术市集。平时这里节奏很慢,没有哪位摊主会拉高嗓门叫卖,游客也是信步闲逛,沉浸在艺术氛围中。然而,上周五中午,动感音乐、裁判哨音,还有球鞋摩擦地板的声音,打破了往日的宁静。

“超三联赛”来了!一位卖画材的摊主,用毛毡把摊位盖上,留下一块“有事请电联”的牌子,乐呵呵地往赛场那边走去。即便不买票,隔着围栏,也能看到场上的一切。这位摊主已经50多岁,不太懂球,但或许是被现场气氛感染了,只要精彩瞬间出现,他还是会跟着观众一起鼓掌叫好。站在他旁边,看着艺术与体育的碰撞,记者想起一句话:对待外来客和外来事物,宋庄人始终是一种尊重、热情、包容的心态。说这话的,是已经安居宋庄10多年的瑞典雕塑家汉森。

眼前的篮球场,被巧妙“嵌入”了艺术区。从艺术市集到球场入口,不足百米,沿途摆放着几十个展示橱窗,里面除了艺术家画作,还有球员海报。球场是在艺术市集的大院里临时搭建起来的,带有很高的遮阳篷,置身其中,并没有室内场馆的憋闷感,与场地一墙之隔就是大片树林。球场旁的一间大房子里,悬挂着大量艺术球衣,这是宋庄企业辰园携手新联会、雕塑协会、陶瓷协会、新国潮协会、艺培协会,组织艺术创作者为“超三联赛”准备的文创。

“超三联赛”总决赛为什么要在这儿举办?宋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表示,这是一次“体育+”战略的前瞻性实践。过去,体育赛事大多都落地于常规商业综合体或体育场馆,背后的逻辑是“体育+商业”的物理叠加——依托人流带动即时消费,模式直接,但业态相对单一,文化内涵有限。而宋庄作为艺术创作的高地,可以提供独一无二的“文化土壤”。这里深厚的艺术积淀、活跃的创意生态,能够为体育赛事注入无可替代的“文化灵魂”。

“篮球赛也是一件艺术作品”

上周五下午3点,浙江德清普徕队迎来总决赛阶段的首场比赛,队员黄旭发挥出色,独得9分带队取胜。头一天,黄旭跟队友在宋庄逛了逛,“确实感觉这里很独特,艺术氛围很浓,店铺里的画,五颜六色很漂亮。艺术区里的树也很多,空气很清新。”他笑着说,在这儿打球,没那么紧张。

记者在观众席见到了老朋友——已经安家宋庄多年的蒙古族艺术家图力根。上次见他,是在不久前的“庄BA”赛事篮球场。“庄BA”是宋庄本土篮球联赛,参赛球员中有上百位艺术家,所有球队都以国内外已故知名艺术家来命名,总冠军球队奖品是字画、书法作品……历经5年发展,“庄BA”或许已成为全国最具艺术气息的篮球联赛。

上周末,“超三联赛”激战正酣,两个街区之外,第五届“庄BA”总决赛阶段比赛也展开角逐。在“庄BA”联赛组委会成员、画家陈德彪看来,邀请孩子们来篮球场作画的“神笔马良”环节,常常令他感动,“这或许会给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颗艺术种子,在宋庄这个地方,这颗种子能够接受大量阳光、雨露。”他说,希望借“体育美学”凸显艺术小镇的特色与活力。

画家杨小钢3年前搬来宋庄,“庄BA”是他爱上这里的原因之一。已经60多岁的画家田萌是“庄BA”的铁杆粉丝,他更喜欢观察场下老百姓的动作神态,“艺术嘛,就该走进大众。这个篮球赛,也是一件艺术作品。”

体育与艺术的跨界实验

“篮球运动蕴含的拼搏、团队与创造精神,与宋庄艺术生态开放、包容、创新的内核高度契合。”李鹏表示,“超三联赛”落户宋庄,不只是一次赛事,更是一场体育与艺术“双向奔赴”的跨界实验。通过推进文体商旅融合,宋庄旨在成为城市副中心一个可观看、可体验、可消费的都市文旅新高地。

走出赛场,打开社交软件,会找到大量关于宋庄“艺术生活”的分享。已经在宋庄住了10年的画家樊华说,近几年宋庄的艺术空间、艺术业态越来越多,“新玩法”层出不穷。在她眼里,车水马龙的徐宋路,就像一扇门,过去画家走进这里买画材,现在即便不搞艺术的游客走进去,也能轻松拥抱适合自己的“艺术生活”。

徐宋路东侧,国防艺术区里有一家开了10多年的向村陶艺咖啡馆,养着绿植、摆着手工制作的杯子,顾客走进屋,可以随意挑选,再悠闲地来杯手冲咖啡。咖啡馆的老板周相春是一位爱咖啡的陶艺艺术家,在宋庄,他成功把这两样东西巧妙结合。“所以我们常说,宋庄是梦工厂。”店员说。

徐宋路东侧,沿着胡同走进小堡村,一家名为“老郝先生”的饭馆并不起眼,门口连停车的空间都没有。酒香不怕巷子深?还真不怕。健谈、爱交朋友的店主老郝做得一手好菜,店里挂着上百幅油画,每一件背后都有关于宋庄的故事,这让他收获了大量“回头客”。

票根链接艺术区特色小店

青年画家李宝龄住顺义,在海淀教孩子们画画,但只要有空,她总要来宋庄转一转。不仅是因为这儿住了很多好朋友,更重要的是,她觉得逛宋庄就像“寻宝”,不仅有惊喜,更充满了松弛感。

就拿上周五来说,李宝龄和朋友又一次走进小堡村。在某个不知名的小胡同里有家特色小店,如果光看名字:五花商店,很多人绝不会想到,这是一家面包店。95后店主耿佳铄告诉记者,因为揉动起来的面团很像五花肉,所以自己给面包店起名时“任性了一把”。

从经营效果上看,小堡村足以安放这份“任性”。开业2年多,靠着网上宣传、口口相传,小店已经收获一批粉丝,常有年轻人从市里专程过来。明年,耿佳铄的特色小吃店也要开在小堡村。

“相比城市,宋庄有更多松弛感。”采访中,常有艺术家、游客、店主这样说。这份“松弛感”藏在哪儿?不妨在宋庄多转转。走进千猫会,仿佛进入了一个粉色的梦幻世界,双眼接收着无数可爱元素;再走进春风在书店,鼻腔里充盈着咖啡香,眼前的画面是一排排书架,如果再看看地板,定会发现有胖猫在酣睡。

很多特色小店,也都和“超三联赛”有联系。观众持比赛票根,可以享受宋庄40余家特色商户提供的专属福利。宋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希望体育等特色活动成为连接大众与艺术的桥梁,让更多人深度体验宋庄独特的艺术氛围与创新能量。

记者手记

让艺术“活”在生活里

在宋庄蹲点采访的日子里,最动人的不是“超三联赛”的激烈对抗,也不是艺术市集的精致展品,而是两种看似无关的元素——体育生的热血与艺术生的沉静,在此处碰撞出的“生活感”。

画材摊主放下生意追着看球,不懂战术却为精彩进球鼓掌;艺术家在“庄BA”赛场边细心观察,准备把观众的笑容画进作品;创业者用“五花商店”任性命名,让面包香里飘着艺术的松弛……这些细节藏着宋庄跳出“艺术舒适圈”的密码:它不把艺术困在展厅里,而是让其融入篮球赛的呐喊、咖啡馆的手冲香、胡同小店的烟火气中。

当体育成为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,当“松弛感”吸引年轻人扎根,宋庄证明:文化、艺术产业的潜力从不在孤芳自赏里,而在让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美、感受美。这不仅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文体商旅融合的生动实践,也为更多特色小镇提供了启示:让文化“活”在生活里,才能释放持久而真实的吸引力。

关键词 最新资讯

相关推荐